1. 茶葉手工炒制過程
綠茶是新鮮茶葉采摘后,第一步先殺青,在高溫鐵鍋中翻炒。
第二步是揉捻,用手或揉茶機將茶葉揉捻成條索狀。
第三步是烘炒,用手或工具將茶葉邊炒邊拍或搓成形。
最后是烘干,除去水份。紅茶是中間增加了發(fā)酵工藝。炒茶是一個技術工作,要有很長時間的經(jīng)驗積累。
2. 家庭手工炒制茶葉炒到什么程度
炒制手式有抖、搭、搨、捺、甩、抓、推、扣、壓、磨,號稱“十大手法”,精深奧妙。炒制過程中,炒茶者根據(jù)鮮葉大小、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,靈活地變化手法,調節(jié)手炒的力量。
抖:作用是散發(fā)葉內(nèi)水分。
技術:手心向上,五指微微張開,稍曲,將攢在手掌上的茶葉作上下抖動,并均勻地撒在鍋中。
2. 搭:作用是使茶葉變寬、扁。
技術:手心向下,四指伸直合攏,向上翹起,拇指分開,翻掌向下,順勢朝鍋底茶葉壓去。
3. 拓:作用是把鍋中的茶葉托于手中,便于抖,也能使茶葉變扁平。
技術要點:手掌平展,四指伸直靠攏,手貼茶,茶貼鍋,將茶葉從鍋底沿鍋壁向里移動帶動在手掌上。
4. 甩:作用是使茶葉從鍋邊上落到鍋底,自然排列整齊,并使發(fā)軟的葉片在滾動中包住芽頭。同時,也使手中的茶葉進行里外交換,以及起到整理茶葉條索的作用,使茶葉條索整齊均勻。甩主要用于青鍋。
技術要點:四指微張,大拇指叉開微彎,手心向下翻掌,順勢把手中的茶葉扔向鍋底。使葉片包住茶芽,起到理條,散發(fā)水分的作用,是青鍋后期手法。
5. 捺:作用是使茶葉光潔、滑潤、扁平。青鍋、輝鍋均要用上。
技術要點:手掌平展,四指伸直靠攏,手貼茶,茶貼鍋,將茶葉從鍋底沿鍋壁用力向外推動。使茶身扁平光潤。
6. 抓:作用是使手中的茶葉里外交換,整理條索,把茶葉抓緊、抓直。抓主要用在輝鍋和低檔茶的青鍋。
技術要點:抓是手工炒制最基本的動作。手心向下,五指微曲,抓住茶葉。作用是把茶葉整理成條,緊直。
7. 推:作用是使茶葉光、扁、平,只用于輝鍋。
技術要點:手掌向下,四指伸直或微曲,拇指前端略彎向下,手掌與四指控制住并壓實茶葉,用力向前推出去。
8. 磨:作用比推更強,使茶葉更加扁平、光滑。磨只用于輝鍋。
技術要點:在抓、推時用較快的速度作往復運動,作用是手對茶、茶對茶、茶對鍋的摩擦,增加茶葉的光滑度。
9. 壓:作用是雙手用力壓扁茶條(右手壓著茶時,則左手壓在右手上;左手壓著茶時,則右手壓在左手上),壓多與磨結合進行,促使茶葉更加扁平、光滑。壓只用于輝鍋。
技術要點:在抓、推、磨的同時,一只手壓在另一只手背上。
10. 扣:作用是使茶葉條索緊直均勻。用于低檔茶的青鍋及輝鍋。
技術要點:手心向下,大拇指與食指張開形成“虎口”,在抓、推、磨過程中,用中指、無名指抓進茶葉,用拇指擠出茶葉,將大部分茶葉掌握在手中,形成循環(huán)運動。
3. 茶葉手工炒制過程圖
用鐵鍋炒制綠茶的程序:
1、洗鍋,生火燒熱鍋;
由于茶葉需要烘焙,量也較大,所以最好選用柴火灶。把鍋洗凈,生火并將鍋燒熱。
2、炒青;
倒入采摘回來的茶葉,用竹筷反復翻動,直到將茶葉炒軟,此時需大火。
3、裝入簸箕;
將炒軟的茶葉盛出,裝入簸箕。盛出茶葉后,將鍋洗凈。
4、揉搓(搓茶);
擦茶需趁熱,用手反復揉搓,跟揉面差不多。將手在冷水中浸濕,這樣就不怕燙啦。當茶葉揉搓成一團,感覺茶葉也涼了后,將揉成團的茶葉散開,這一遍搓茶就算結束啦。
5、重炒并重復揉搓;
將搓好的茶,放入熱鍋中再炒熱。同樣用筷子來回翻動至,直到茶葉充分加熱,后再裝出揉搓。重復5遍炒、搓過程才能制出好茶。
6、烘焙制干;
經(jīng)過五遍反復炒、搓過程后,將最后一遍搓過的茶,放入熱鍋內(nèi),來回翻動五——十分鐘,接近干燥時需停止翻動,避免碎。最后熄滅明火,用灶內(nèi)余燼烘干即可。
4. 茶葉手工制作過程
1.
篩分、將采摘的鮮葉按不同品種的鮮葉、晴天葉與雨水葉、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鮮葉分別用網(wǎng)...
2.
攤放、將篩分后的鮮葉,依次攤在室內(nèi)通風、潔凈的竹編簸箕籃上,厚度宜(5~10)c...
3.
采用炒茶專用鐵鍋,鍋口面直徑84cm(事先磨洗光滑無銹),生鍋呈35°左右傾斜,...
4.
與生鍋規(guī)格一致,與生鍋并列排列,呈40°傾斜。在接納生鍋轉來的茶葉后緊接操作
5. 手工茶葉制作過程炒茶
炒茶葉有很多種方式,不僅是炒,還有抖甩或者是壓扣等等,一共有很多種手法。
1.抖茶葉
這主要是讓茶葉里面的水分去除掉。主要要點就是把手掌張開,稍微彎曲一點點,然后把手里面的茶葉輕輕地進行抖動,讓它們可以平穩(wěn)的均勻的倒進鍋里面。
2.搭茶葉
這是讓茶葉散開,變得寬和大一些。要點是四指并攏,手心向下,使勁的壓一下茶葉。
3.拓茶葉
把鍋里面的茶葉放在手里面,這樣可以更方便的進行抖茶葉和弄寬茶葉。要點在于四指伸直,手挨著茶葉,把茶葉從鍋底通過鍋壁粘在手上。
4.甩茶葉
讓茶葉均勻整齊的到鍋底下,讓茶葉互相交換位置,進行呼吸,讓茶葉的葉子和芽頭整齊一些。手微微彎一些,手心向下,讓茶葉把芽包住,控干水分,這是茶葉炒制的后期手法了。
5.奈茶葉
這個作用是讓茶葉可以變得表面潔凈有光澤,摸起來滑嫩平滑一些。把手掌展開,把茶葉使勁的從鍋底向外推,這樣可以讓茶葉光滑很多。
6.抓茶葉
讓里面和外面的茶葉換一下位置,把茶葉攥緊一些。這是炒制茶葉最簡單的一步,只要用五指使勁抓住茶葉,讓茶葉變成一條條的就可以。
炒茶葉可不僅僅是名字上那幾個字那么簡單,是要花費很多步驟,很多時間,還有非常高的日照要求的。所以,精細的按照炒茶葉步驟做出來的茶葉,味道是非常特別的,當然價格也是非常貴的了。不過,這樣的茶葉營養(yǎng)是可以完全發(fā)出來的,是很值得嘗試的。
6. 茶葉的炒制過程農(nóng)家
新采的茶葉自己在家可以用小火慢慢的炒制,而且在炒的過程中要用手不斷的來回翻炒。集體步驟如下:
1、首先,把大鍋中清水洗干凈,再點著柴火,把鍋燒干加熱,這時可以把準備好的新鮮茶葉放進去,大鍋的受熱面積大,茶葉入鍋以后不會堆積在一起,而且燒柴火的大鍋還容易掌握火候,便于人們炒出高質量的茶葉。
2、接著,要用小火慢慢的炒制,而且在炒的過程中要用手不斷的來回翻炒,動作一定要快,不然鍋中的茶葉就能炒焦。
3、然后炒茶葉時,選擇用手去翻炒茶葉,而且不能戴手套,這樣會讓手更靈活,翻炒茶葉更迅速。另外在炒的過程中還要用手揉搓茶葉,這樣可以讓茶葉的葉子更好的卷縮。
4、在炒制一小時以后,顏色就能明顯變深,而能聞到濃郁的茶香,這時不能出鍋,還需要繼續(xù)炒制四十分鐘左右,等鍋中的茶葉全部卷曲,變成暗黑色以后就可以取出,降溫以后第二天就能沖泡飲用。
所以,新采的茶葉自己在家可以用小火慢慢的炒制,而且在炒的過程中要用手不斷的來回翻炒。
7. 茶葉怎么炒制工序
你知道綠茶炒茶葉放什么添加劑,有哪些添加劑嗎?在炒制綠茶過程中,可能會拿一根棒子來涂“蠟”,或者撒一些“粉”:
“蠟棒”主要有兩種,一種是烏桕提取物制作的固體油棒,另一種是茶籽制炸油后的副產(chǎn)物所形成的制茶油專用棒?,F(xiàn)在有研究表明,烏桕油不適合在茶葉中大量使用。
“白粉”一般是茶樹籽榨的油,預熱后這個白色的小顆粒也會融化成油,一般在機制茶加工中運用較多。
在人工炒茶的時候,時間一長,鍋里會比較澀。而炒茶時,茶葉須在手和鍋之間不停地滑動,才能炒出圓、直等各種形狀的茶葉。
加了茶油的炒鍋溫度更均勻,炒制過程中茶葉不容易發(fā)黑。炒出來的茶葉也更均一,外觀也更油亮可人。
而且,加了茶油鍋壁潤滑,手工炒茶的師傅也更得心應手,所以在炒龍井這樣的茶葉里面用茶油較多。
例如龍井茶葉中,就有搨、抹等基本動作,操作起來不太流暢,為了方便操作,就要把鍋潤滑一下。
茶葉加工中確實也有添加別的物質的,比如:糖、糯米糊、柿子汁、天然芳香物質(菠蘿香精、佛手油等)。
目前國標只承認在珠茶制作傳統(tǒng)工藝中添加糯米糊。
加糖是比較普遍的,可以減少茶的澀味、增加甜香風味,目前一般將這類茶統(tǒng)稱為“香茶”;
加糯米糊是為了讓珠茶更容易緊結成珠,品質更佳;
柿汁要提前發(fā)酵,干燥前噴灑在茶葉上可改善外觀和風味。
那炒綠茶的時候,該添加多少制茶專用油呢?這其實跟炒菜一樣,加多少鹽由廚師的經(jīng)驗決定,炒茶工人也是憑經(jīng)驗添加制茶專用油,其添加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茶葉質量。添加的量太少,不易翻炒;加的量太多,茶葉會變黑,并且還帶有一股濃濃的油味,也不利于商家銷售。
8. 如何手工炒制茶葉
1、抖:作用是散發(fā)葉內(nèi)水分。
技術:手心向上,五指微微張開,稍曲,將攢在手掌上的茶葉作上下抖動,并均勻地撒在鍋中。
2、搭:作用是使茶葉變寬、扁。
技術:手心向下,四指伸直合攏,向上翹起,拇指分開,翻掌向下,順勢朝鍋底茶葉壓去。
3、拓:作用是把鍋中的茶葉托于手中,便于抖,也能使茶葉變扁平。
技術要點:手掌平展,四指伸直靠攏,手貼茶,茶貼鍋,將茶葉從鍋底沿鍋壁向里移動帶動在手掌上。
4、甩:作用是使茶葉從鍋邊上落到鍋底,自然排列整齊,并使發(fā)軟的葉片在滾動中包住芽頭。同時,也使手中的茶葉進行里外交換,以及起到整理茶葉條索的作用,使茶葉條索整齊均勻。甩主要用于青鍋。
技術要點:四指微張,大拇指叉開微彎,手心向下翻掌,順勢把手中的茶葉扔向鍋底。使葉片包住茶芽,起到理條,散發(fā)水分的作用,是青鍋后期手法。
5、捺:作用是使茶葉光潔、滑潤、扁平。青鍋、輝鍋均要用上。
技術要點:手掌平展,四指伸直靠攏,手貼茶,茶貼鍋,將茶葉從鍋底沿鍋壁用力向外推動。使茶身扁平光潤。
6、抓:作用是使手中的茶葉里外交換,整理條索,把茶葉抓緊、抓直。抓主要用在輝鍋和低檔茶的青鍋。
技術要點:抓是手工炒制最基本的動作。手心向下,五指微曲,抓住茶葉。作用是把茶葉整理成條,緊直。
7、推:作用是使茶葉光、扁、平,只用于輝鍋。
技術要點:手掌向下,四指伸直或微曲,拇指前端略彎向下,手掌與四指控制住并壓實茶葉,用力向前推出去。
8、磨:作用比推更強,使茶葉更加扁平、光滑。磨只用于輝鍋。
技術要點:在抓、推時用較快的速度作往復運動,作用是手對茶、茶對茶、茶對鍋的摩擦,增加茶葉的光滑度。
9、壓:作用是雙手用力壓扁茶條(右手壓著茶時,則左手壓在右手上;左手壓著茶時,則右手壓在左手上),壓多與磨結合進行,促使茶葉更加扁平、光滑。壓只用于輝鍋。
技術要點:在抓、推、磨的同時,一只手壓在另一只手背上。
10、扣:作用是使茶葉條索緊直均勻。用于低檔茶的青鍋及輝鍋。
技術要點:手心向下,大拇指與食指張開形成“虎口”,在抓、推、磨過程中,用中指、無名指抓進茶葉,用拇指擠出茶葉,將大部分茶葉掌握在手中,形成循環(huán)運動。
9. 茶葉手工炒制過程圖片
1.鮮葉攤放:鮮葉攤放與手工炒制一致。一般攤放在竹制器具上,厚度2—3cm,均勻攤放6—8小時至鮮葉萎軟即可。
2.炒制準備:新茶機鍋腔應用洗潔精清洗,并用清水洗凈擦干。接好地線、擺放平穩(wěn)。再將電源打開預熱(電加熱新機預熱時產(chǎn)生異味屬正?,F(xiàn)象)。燒炭機應先點燃白炭預熱(炭放置要均勻,使鍋腔受熱均勻)。
3.青鍋:起始溫度一般在250~260℃(視各茶機及青葉而定)。當實際鍋溫升至設定溫度時,在鍋中擦上制茶專用油并用抹布擦勻;然后均勻投入茶葉,一般高檔青葉250~300g/鍋、中檔青葉300~350g/鍋,然后開機翻炒;期間逐步加壓,一般每半分鐘加一次,加壓程度主要看炒板(以能帶起茶葉、又不致使茶葉結塊為宜,不得一次性加重壓),鍋溫應先高后低并視茶葉及時調整(溫度一般分三段:第一階段鍋溫從青葉入鍋到茶葉萎軟,一般在1.5分鐘左右;第二階段比第一階段低20~30℃,到茶葉松手止;第三階段溫度一般在200℃左右,此時是做扁的重要時段,一般恒溫炒)為提高扁平度,在殺青4~5分鐘,茶葉基本成條、松手,即第三階段時,增加“磨”的動作,建議在方式“1”和“2”之間看茶葉選擇,至茶葉扁平,含水量在30~40%時停機出鍋。青鍋用時一般7分鐘左右。
4.攤涼回潮:青鍋葉攤涼,并收攏回潮1~2小時,經(jīng)簸、揀后即可輝鍋。
5.輝鍋:一般鍋溫控制在150~160℃左右(若青鍋葉太潮,下鍋時可適當提高溫度而后再降低溫度);均勻投入青鍋葉300g左右,然后開機使茶葉自然翻炒1分鐘,手感茶葉回軟時,適當加壓;采用塌炒方式,期間逐步調整加壓程度,一般在3.5~4.2指示位置之間,各機稍有差異;炒制2~3分鐘時,增加“磨”動作,建議在方式“2”和“3”之間調整,期間適時調整溫度;炒至茶葉8—9成干時起鍋,進行手工輔助。
10. 茶葉手工炒制過程視頻
想學炒茶可以去抖音里面學。
抖音里面有很多關于炒茶方面的視頻,簡單易學。
炒茶分生鍋、二青鍋、熟鍋,三鍋相連,序貫操作。炒茶鍋用普通板鍋,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,鍋呈25-30度傾斜。炒茶掃把用毛竹扎成,長1米左右,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